【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什么意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到了却好像没看见,听到了却好像没听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些事情漠不关心、故意忽视,或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他人痛苦、社会问题或重要信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选择性忽略”,而非生理上的失明或失聪。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自《礼记·大学》,原意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正心诚意,就无法做到格物致知。后来引申为对事物漠不关心、故意忽略的行为表现。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或社会问题缺乏关注和责任感的人。
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常用场景 | 用法举例 |
视而不见 | 看到却装作没看到 | 《礼记·大学》 | 批评对问题漠不关心的人 | 他对同事的求助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听到却装作没听到 | 《礼记·大学》 | 批评对信息充耳不闻的人 | 他对于劝告听而不闻。 |
成语整体 | 指对事物漠不关心、故意忽视 | 《礼记·大学》 | 批评缺乏责任心或敏感度的人 | 他对于社会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表达,更是一种对行为态度的评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保持敏感和责任感,而不是选择性地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