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一生经历】张元干(1091—约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一生历经北宋末年动荡、靖康之变后南渡,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起伏。他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沉郁,尤以爱国情怀著称,被誉为“南渡词人中的佼佼者”。
一、生平概述
张元干出生于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便以文才闻名。他早年仕途顺利,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随着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他被迫南渡,投身抗金事业。他不仅是一位词人,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曾多次参与抗金活动,甚至一度被贬。
晚年隐居,专注于诗词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等,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切和对友人的深情。
二、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1091年 | 张元干出生 | 出生于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 |
1125年 |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 | 张元干开始关注时局变化 |
1127年 |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 张元干随朝廷南渡,流亡江南 |
1130年 | 参与抗金活动 | 曾参与李纲、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军事行动 |
1140年 | 被贬官 | 因上书反对议和,遭秦桧排挤,被贬至福州 |
1150年 | 晚年隐居 | 避世不出,专心诗词创作 |
约1161年 | 去世 | 终年约70岁,葬于福州 |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
张元干的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内容多反映战乱时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表达民族大义和忠君思想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他与辛弃疾、陆游等人并称为“南渡词人”,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四、总结
张元干的一生,是动荡时代中一位文人坎坷命运的缩影。他不仅以词作流传后世,更以忠诚与担当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他的经历反映了南宋初期社会的复杂面貌,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