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来自于什么典故】“破天荒”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第一次出现的事情,或者前所未有的情况。很多人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并不了解它的出处和背后的典故。那么,“破天荒”到底来自哪里呢?
一、
“破天荒”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真实事件。据《宋史·刘恕传》记载,唐代时期,荆南地区(今湖北江陵一带)曾有考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第。直到某年,一位名叫崔铉的考生终于考中进士,成为当地第一位考中的人。此事在当时被视为“破天荒”的大事,因此“破天荒”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第一次发生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天荒”不再仅限于科举考试,而是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前所未有、打破常规的现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破天荒 |
出处 | 《宋史·刘恕传》 |
原意 | 指科举考试中首次有人中第,打破以往无一人中举的局面 |
典故背景 | 唐代荆南地区多年无人中举,直到崔铉中进士,被称为“破天荒” |
引申义 | 表示从未有过的事物或现象,第一次出现 |
使用范围 | 广泛用于日常语言和书面表达,强调“前所未有” |
适用场景 | 描述新事物、新现象、突破性事件等 |
三、结语
“破天荒”虽为成语,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却十分有趣且真实。了解它的来源,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也能让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得体。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些文化常识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