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意思】一、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之一。这句诗通过对比农田的繁忙与农民的饥饿,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农民辛勤劳作却仍无法温饱的现实问题。
“四海无闲田”意指全国上下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农民都在辛勤耕种;“农夫犹饿死”则说明即使如此努力,农民仍然因各种原因而饿死。这种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这一诗句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现实,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况。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诗句出处 | 作者 | 意义 |
四海无闲田 | 全国各地没有闲置的土地,形容农业生产非常繁忙 | 《悯农》 | 李绅 | 表示农民劳作辛苦,土地被充分利用 |
农夫犹饿死 | 农民仍然饿死,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农民生活困苦 | 《悯农》 | 李绅 | 揭示农民虽勤劳却仍无法摆脱贫困的现实 |
总体含义 | 农民辛勤耕作,但依然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命运 | 《悯农》 | 李绅 | 批判社会不公,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
三、延伸理解
这句诗虽然简短,但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它不仅仅是对农民生活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反思。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即便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今天,虽然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四海无闲田”的景象已不再常见,但“农夫犹饿死”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因此,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结语: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仅是对古代农民命运的写照,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警示。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劳动的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