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发愤忘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努力学习或工作,以至于忘记了吃饭。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人的专注与勤奋,也反映了古人对学问和事业的重视。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发愤 | 振作精神,下定决心努力 |
忘食 | 忘记了吃饭 |
整体意思:形容人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连吃饭都顾不上,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力和毅力。
二、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论语·述而》: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描述。他表达的是自己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吃饭,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形容学习刻苦 | 他每天发愤忘食地读书,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表现工作投入 | 她为了完成项目,连续几天发愤忘食,终于按时交出了成果。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勤学苦练 |
反义词 | 饱食终日、懒惰懈怠、得过且过 |
五、总结
“发愤忘食”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源自《论语》,表达了古代文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它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赞美,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目标时应保持专注与毅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根据成语“发愤忘食”的含义与出处进行整理创作,内容基于经典文献与常见用法,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性表述,力求语言自然、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