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别名椒目相关介绍】“椒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用于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来源于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种子,也称为“花椒子”。在不同的地区和文献中,“椒目”也有多种别名,下面将对其别名、来源、性状、功效及用途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椒目,又称花椒子、椒仁、川椒目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味辛、温,归脾、肾经,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止痛、杀虫等。在传统中医中,椒目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牙痛、蛔虫病等症状。此外,现代研究也表明,椒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由于椒目在不同地区的叫法不一,因此了解其别名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使用。同时,掌握其性状、功效与用途,也能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运用这一药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椒目 |
别名 | 花椒子、椒仁、川椒目、红椒目、花椒籽、椒核 |
来源 | 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种子 |
性状 | 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细密的皱纹,颜色多为黄棕色至棕褐色,质地坚硬,气味芳香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脾、肾经 |
功效 | 温中散寒、止痛、杀虫 |
主治 | 胃寒腹痛、牙痛、蛔虫病、风湿疼痛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3~9克;外用适量 |
现代研究 | 含有生物碱、挥发油、脂肪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
注意事项 | 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长期大量服用 |
如需进一步了解椒目的具体应用或配伍禁忌,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