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什么意思】一、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行动与目标的重要论述。它强调了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同时也要明确目标并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谋定而后动”意思是:在行动之前,必须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和谋划,确保方向正确、策略可行,避免盲目行动带来的损失。“知止而有得”则强调:知道何时停止,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里的“止”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指在达到目标或认清局限时,能够适时停下,不贪多求全,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收获。
两者结合起来,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处世哲学:行动前要有准备,目标明确且能适时调整,方能事半功倍,获得真正的成功与满足。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含义 | 理解要点 |
谋定而后动 | 在行动之前,先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筹划 | 强调计划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行动;需对目标、方法、资源等进行全面考虑 |
知止而有得 | 明确目标后,懂得适时停止,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 “止”不是放弃,而是理性判断后的适度退出;强调节制与智慧的结合 |
综合理解 | 两者结合,体现一种务实、理性的行事态度 | 行动前有准备,过程中有目标,结果上有收获;追求效率与质量的统一 |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社会,“谋定而后动”可以理解为在做决策前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比如商业战略、个人发展、项目执行等。而“知止而有得”则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过度投入导致资源浪费或目标偏离。
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国家治理等多个层面。它倡导的是一种稳健、理性、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通过理解“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我们可以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动节奏与目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