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免冠徒跣的有关资料

2025-09-14 04:43:19

问题描述:

免冠徒跣的有关资料,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4:43:19

免冠徒跣的有关资料】“免冠徒跣”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为恭敬或悲痛的仪态。在古代礼仪中,“免冠”指摘下帽子,表示对他人极度的尊敬;“徒跣”则是赤脚行走,表示谦卑或哀悼。两者结合,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尊长、君主或重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极端恭敬与悲痛之情。

这一词语多见于古籍文献中,尤其在《战国策》《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有所记载。它不仅是一种礼仪行为,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制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等级关系的体现。

一、基本解释

词语 含义 出处
免冠 摘下帽子,表示尊敬或自责 《战国策·齐策四》
徒跣 赤脚行走,表示谦卑或哀悼 《史记·项羽本纪》
免冠徒跣 指摘下帽子、赤脚行走,表示极度的恭敬或悲痛 多见于古代文献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免冠徒跣”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中,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向君主请罪:臣子若犯有过失,需以“免冠徒跣”的方式向君主谢罪,表示诚恳认错。

2. 祭祀祖先: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祭司或家族成员需以“免冠徒跣”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

3. 哀悼亲人:当亲人去世时,家人以“免冠徒跣”来表达深切的悲痛与哀思。

4. 朝见贵人:在某些特殊场合,如朝见皇帝或高官时,臣子也会采用此礼,以示尊重。

三、文化意义

“免冠徒跣”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礼仪动作,更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这种行为,人们可以传达出内心的敬畏、悔意或悲伤,同时也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礼治”的核心理念。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免冠徒跣”也常被用作描写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增强文本的情感张力和历史感。

四、现代应用与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免冠徒跣”已不再作为日常礼仪使用,但在一些传统仪式、影视作品或文学创作中,仍可见其影子。它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用于表现古代社会的礼仪风貌和人物情感。

五、相关成语与典故

成语/典故 解释 出处
伏地请罪 表示极度的认错与悔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哀毁骨立 形容因极度悲伤而形销骨立 《后汉书·王符传》
面如死灰 形容极度惊恐或悲伤 《庄子·德充符》

总结

“免冠徒跣”是古代中国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体现了古人对礼制的重视与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今天,虽然不再用于日常生活,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