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完璧归赵”是一个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用来形容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诚信和尊重,也展现了智慧与勇气。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完璧 | 完好无缺的玉璧 |
| 归赵 | 归还给赵国(指原主) |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讲述的是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前往秦国,成功避免了玉被夺走,并最终将玉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故事。
二、出处与背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背景 |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智勇双全,最终保住了玉璧并安全返回赵国 |
| 主要人物 | 蔺相如、秦王、赵王 |
三、成语用法与意义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表示归还物品 | 他借了我一本书,后来还回来时一点都没损坏,真是完璧归赵。 |
| 强调诚信与责任 | 这个员工虽然离职了,但把公司的东西都完好归还,值得称赞。 |
| 用于比喻处理事务得当 | 在谈判中,他巧妙地让对方归还了原本属于我们的文件,堪称完璧归赵。 |
四、成语延伸理解
- 文化内涵:强调诚信、责任、智慧与勇气。
- 现代应用:可用于表扬他人在归还物品或处理事务上的妥善表现。
- 情感色彩:褒义词,带有正面评价。
五、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行为准则。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应坚守原则,维护公平与正义,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完璧归赵”的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