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职务免除规定】在党的组织体系中,职务的任免与免除是确保组织运行规范、纪律严明的重要环节。党内职务免除是指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对不再适合担任或已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党员干部,依法依规解除其党内职务的行为。这一制度不仅体现了党纪的严肃性,也保障了干部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以下是对党内职务免除规定的总结与梳理,便于理解和执行。
一、党内职务免除的基本原则
1. 依法依规:所有免除行为必须依据党章、党内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
2. 实事求是:根据干部的实际表现、工作需要和纪律情况作出决定。
3. 程序合法: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操作。
4. 公平公正: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干扰,确保处理结果客观公正。
二、党内职务免除的主要情形
序号 | 情形描述 | 处理方式 |
1 | 年龄达到退休年龄或因健康原因不宜继续任职 | 一般按正常退休程序办理,视情况可提前免职 |
2 | 工作调动或岗位调整 | 根据组织安排,取消原职务 |
3 | 违反党纪政纪,受到处分 | 根据处分决定,撤销其党内职务 |
4 | 本人申请辞去职务 | 经组织审核后,按规定程序予以免除 |
5 | 工作失职、渎职或严重违纪 | 由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决定免除职务 |
6 | 任期届满未连任或不再提名 | 自动失去职务,无需特别免除 |
三、党内职务免除的程序
1. 提出建议:由所在单位党委或纪委提出免除建议。
2. 调查核实: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确保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3. 集体讨论:经党委(党组)会议或纪委会议审议决定。
4. 上报审批:重大事项需报上级党委或纪委批准。
5. 正式通知: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四、注意事项
- 免除职务应注重思想教育,避免简单化处理。
- 对于被免除职务的干部,应妥善安排后续工作或生活。
- 免除职务不等于“处分”,需明确区分不同性质的情形。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党内职务免除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工作,既要有制度保障,也要有程序规范。只有在坚持原则、严格程序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党内职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