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是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中的名句。这句诗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守卫国家的赞美与期望。其中“飞将”一词,是全诗中最具历史感和传奇色彩的部分。那么,“飞将”到底指的是谁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
一、诗句背景简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的《出塞》,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龙城”指汉代的龙城(今甘肃境内),而“飞将”则是指一位著名的将领,象征着威武、忠诚与英勇。
二、飞将是谁?
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学研究,“飞将”指的是李广。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因作战勇敢、骑射精湛,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却始终未能封侯,因此在后世文人笔下常被赋予悲壮英雄的形象。
三、为什么是李广?
1. 历史记载:《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其体恤士兵,深受爱戴。
2. 匈奴称呼:“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不敢辄犯。”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意指他如飞一般迅速且难以捉摸。
3. 诗中寓意:王昌龄借“飞将”之名,表达对良将的渴望,希望有像李广一样的将领镇守边关,不让敌人入侵。
四、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王昌龄《出塞》 |
飞将所指 | 李广(西汉著名将领) |
飞将别称 | “飞将军”(匈奴所称) |
历史评价 | 勇敢善战,体恤士卒,未得封侯 |
诗中寓意 | 对英勇将领的赞颂与期盼 |
五、结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句,不仅展现了王昌龄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安定的深切期望。而“飞将”李广,作为历史上真实的英雄人物,其形象早已超越时代,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诚与勇武的象征。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边塞的苍凉与壮美,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