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综合算式填空技巧】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综合算式填空是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运算顺序,正确填写括号或数字,使得整个算式成立。掌握一定的技巧,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类题型,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总结,并附有练习表格,方便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一、综合算式填空常见类型
1. 括号位置判断:根据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确定括号的位置。
2. 数字填空:根据等式两边的数值关系,推导出缺失的数字。
3. 运算符号选择:在给定数字之间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二、常用解题技巧
技巧名称 | 具体说明 |
明确运算顺序 | 先算括号内的内容,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
逆向思考法 | 从结果出发,反推未知数或括号的位置。 |
试算法 | 对于数字填空题,可以尝试代入不同的数字进行验证。 |
观察规律 | 通过观察已有数字之间的关系,推测缺失部分。 |
画图辅助理解 | 对于较复杂的算式,可以用图形或线段表示数量关系,帮助理解。 |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合适的括号,使等式成立。
5 + 3 × 2 = 16
分析:
原式为:5 + 3 × 2 = 16
如果不加括号,按运算顺序计算:3 × 2 = 6,5 + 6 = 11 ≠ 16。
所以需要调整运算顺序,让“5 + 3”先算。
答案: (5 + 3) × 2 = 16
例题2:
在下面的算式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8 × ( ) = 40
分析:
40 ÷ 8 = 5,所以括号内应填5。
答案: 8 × 5 = 40
四、练习表格(适合学生自主练习)
题号 | 原式 | 正确填空 | 解题思路 |
1 | 7 + 2 × 3 = 13 | 7 + (2 × 3) = 13 | 运算顺序不变,无需加括号 |
2 | 6 × ( ) = 18 | 6 × 3 = 18 | 18 ÷ 6 = 3 |
3 | ( ) + 4 = 10 | 6 + 4 = 10 | 10 - 4 = 6 |
4 | 9 - ( ) = 5 | 9 - 4 = 5 | 9 - 5 = 4 |
5 | 4 × ( ) = 20 | 4 × 5 = 20 | 20 ÷ 4 = 5 |
6 | ( ) × 5 = 35 | 7 × 5 = 35 | 35 ÷ 5 = 7 |
7 | 10 + ( ) = 15 | 10 + 5 = 15 | 15 - 10 = 5 |
8 | 12 ÷ ( ) = 3 | 12 ÷ 4 = 3 | 12 ÷ 3 = 4 |
9 | 2 × 3 + ( ) = 10 | 2 × 3 + 4 = 10 | 6 + 4 = 10 |
10 | ( ) + 2 × 3 = 11 | 5 + 2 × 3 = 11 | 2 × 3 = 6, 11 - 6 = 5 |
五、小结
三年级数学中的综合算式填空题虽然形式多样,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运算顺序和解题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建议学生多做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速度。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可以通过画图、试算等方式逐步找到答案。
希望以上技巧和练习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