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殇”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诗词以及现代语境中都有一定的使用。它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殇”的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
“殇”字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未成年而死,二是指战死或因某种原因早逝的人。在古代文献中,“殇”常用于描述未及成年便去世的情况,尤其是对儿童的死亡。此外,在军事或历史语境中,“殇”也用来指代战死者。
该字最早见于《诗经》等先秦文献,后在汉代及以后的典籍中频繁出现。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演变,但核心含义仍围绕“早亡”展开。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义 | 1. 未成年而死; 2. 战死或因故早逝者。 |
常见用法 | 常用于描述儿童或少年夭折,也可指战死者。 |
出处 | 最早见于《诗经》,如《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注:此处“殇”未直接出现,但类似用法可见) 更明确的用法见于《左传》、《礼记》等先秦典籍。 |
相关词语 | 殇魂、殇子、殇女、殇兵、殇民等。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历史、文化领域,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部首为“歹”,表示与死亡有关。 |
三、补充说明
“殇”字虽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例如,在古代丧礼中,“殇”有专门的礼仪和称呼,以示对早逝者的尊重。同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使用“殇”来营造一种悲凉、哀伤的氛围。
总的来说,“殇”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汉字,其含义虽简单,却承载了古人对生命、死亡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殇”在具体诗词或历史事件中的使用,可参考《全唐诗》《资治通鉴》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