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在经济学中,外部性(Externality)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未被市场交易所反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称为外部经济),也可以是负面的(称为外部不经济)。理解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对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部经济
定义: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正向的、未被计入市场价格的收益。这种收益通常由市场无法有效传递,导致该主体的实际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特点:
- 第三方未支付费用却获得好处;
- 市场供给可能不足,因为生产者没有得到全部的社会收益;
- 政府可能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来鼓励此类行为。
举例:
- 某企业投资于研发,新技术被其他企业免费使用;
- 公共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外部不经济
定义: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了负向的、未被计入市场价格的成本。这种成本由他人承担,而生产者并未为此付出代价。
特点:
- 第三方承担额外成本但未得到补偿;
- 市场供给可能过多,因为生产者没有承担全部的社会成本;
- 政府可能通过征税、限制排放等方式加以干预。
举例:
- 工厂排放污染物,影响周边居民健康;
- 噪音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外部经济 | 外部不经济 |
| 定义 | 对第三方产生正向影响 | 对第三方产生负向影响 |
| 成本归属 | 第三方未支付费用 | 第三方承担额外成本 |
| 市场表现 | 可能供给不足 | 可能供给过多 |
| 政策应对 | 补贴、税收优惠 | 征税、限制、法规控制 |
| 举例 | 教育、研发、公共设施 | 污染、噪音、交通拥堵 |
四、结语
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存在说明了市场机制并非总是完美的。它们揭示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也提示我们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