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在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中较为多见。了解压疮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减少病情恶化。
一、压疮的分期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PUAP)提出的四期分类法,结合深部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的压疮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分期 | 描述 | 临床表现 |
1期 | 皮肤完整,出现红斑,按压不褪色 | 局部皮肤发红,触感较硬,温度升高,可能伴有疼痛或瘙痒 |
2期 | 表皮和真皮部分受损 | 出现水疱、浅表溃疡,边缘清晰,基底呈粉红色或红色 |
3期 | 全层皮肤受损,累及皮下脂肪 | 深度溃疡,可见皮下脂肪,但未涉及肌肉、骨骼等深层结构 |
4期 | 全层组织缺失,涉及肌肉、骨骼、肌腱或关节囊 | 溃疡深达肌肉、骨骼,常有坏死组织、脓液或异味 |
不可分期 | 无法确定深度,因覆盖坏死组织或焦痂 | 伤口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实际损害程度 |
此外,还有深部组织损伤和可疑深部组织损伤两种特殊类型,用于描述尚未完全形成溃疡但已有组织损伤的情况。
二、临床表现
压疮的临床表现因分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皮肤和软组织的变化。常见的症状包括:
- 红肿热痛:初期多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触痛。
- 水疱或溃疡: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水疱、破溃、渗液等现象。
- 坏死组织:严重时会出现黑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组织。
- 感染征象:如脓液、异味、体温升高等。
- 功能障碍:长期压疮可能导致活动受限、疼痛加剧,影响生活质量。
三、总结
压疮的早期识别和科学分期对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医护人员可以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等,也是减少压疮发生的重要手段。
注:本文内容基于医学文献和临床经验整理,旨在提供参考信息,具体诊断与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