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出于什么时间】《四洲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与作者背景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四洲志》的成书时间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四洲志》是一部由清朝官员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地理类书籍,成书于19世纪初。该书主要依据英国人休·慕瑞(Hugh Murray)的《世界地理大全》(A New Geographical Dictionary)翻译而成,是中国早期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代表作之一。其出版时间虽未有确切记载,但根据史料推断,应为1842年前后,即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
《四洲志》不仅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格局的认知转变。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眼看世界”的思潮,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书名 | 四洲志 |
| 作者 | 林则徐(主持编译),原著为英国人休·慕瑞(Hugh Murray) |
| 成书时间 | 约1842年前后(鸦片战争后) |
| 原著来源 | 英国人休·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A New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
| 出版背景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关注外部世界,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地理资料 |
| 内容特点 | 系统介绍世界五大洲地理、人文、政治等信息,语言通俗易懂 |
| 历史意义 |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推动“开眼看世界”思潮 |
三、结语
《四洲志》作为中国早期介绍世界地理的重要文献,虽然成书时间不详,但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填补了当时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空白,也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了解《四洲志》的成书背景与内容,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