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玉言出处于哪里】“金口玉言”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说话非常有分量、权威或有影响力。那么,“金口玉言”到底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延伸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金口玉言”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多用于形容帝王、高僧或德高望重之人的话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与神圣性。其字面意思是“如金子般珍贵的嘴巴,如玉石般纯洁的语言”,强调语言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历史文献中,该词常与“圣人之言”、“天子之命”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话语的不可动摇和至高无上。后世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借用此成语,来形容某些人物的言语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决定性作用。
此外,“金口玉言”也常被用于现代语境中,比如在影视作品、新闻报道或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有分量、值得信赖或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口玉言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史·赵普传》:“太祖尝因怒责近臣,普曰:‘陛下金口玉言,岂可轻议?’” |
含义 | 形容说话有分量、权威性强,多指帝王、圣人或德高望重者的话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人话语的尊重或认可。 |
延伸意义 | 强调语言的力量与价值,体现古人对言辞的重视。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影视、新闻、文学作品中,形容权威人物或关键人物的发言。 |
类似成语 | 金科玉律、一言九鼎、言出法随 |
三、结语
“金口玉言”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语言力量的高度认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承载着人们对权威、诚信与话语权的深刻理解。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