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钉子是什么意思】“碰钉子”是一个常见的中文俗语,常用于形容在做事过程中遇到阻碍、失败或不被接受的情况。这个说法源于旧时木匠在制作家具时,如果木材坚硬,可能会“碰钉子”,即钉子难以敲入,象征着事情难以为继。
一、
“碰钉子”原意是木工在打钉子时遇到困难,后来引申为做事遇到阻力、挫折或被人拒绝。它常用来形容计划受阻、想法不被采纳、努力没有成果等情境。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语气较为口语化,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碰钉子 |
| 拼音 | pèng dīng zi |
| 原意 | 木工在打钉子时因木材太硬而难以敲入 |
| 引申义 | 做事遇到阻碍、失败、不被接受或遭拒绝 |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工作、生活等 |
| 语气色彩 | 口语化,带一定情绪(如挫败感) |
| 同义表达 | 遇到阻力、碰壁、受挫、被拒绝 |
| 反义表达 | 顺利、成功、得到认可 |
| 典型例子 | 向老板提建议被拒绝;申请项目被驳回;尝试沟通未果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碰钉子”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加入情感色彩。例如:
- “他这次提案又碰了钉子。”(带有轻微的负面情绪)
- “虽然第一次尝试碰了钉子,但他并没有放弃。”(强调坚持)
总之,“碰钉子”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准确传达出“受阻”的含义,适合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