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意思解析:
上阕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归期未定的深深忧虑。去年送别亲人时大雪纷飞,而今年春天已尽,杨花飘散如雪,依然未能见到归人的身影。这种时间上的流转与空间上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惆怅而又无奈的情绪氛围。
下阕则转而描写室内情景,“对酒卷帘邀明月”,借酒消愁之余,将窗帘卷起邀请明月入室相伴,然而风露透过窗纱,更添几分凉意与孤寂。“恰似姮娥怜双燕”一句,运用神话传说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仿佛嫦娥也同情这孤单的双燕,让明月格外明亮地映照着屋檐下的燕巢,反衬出人世间离别的哀伤。
艺术赏析:
苏轼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象征性的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从雪花到杨花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季节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无常。此外,“姮娥怜双燕”的想象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美。
此外,此词语言清新自然而不失典雅,结构严谨且层次分明,充分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深厚的文学功底。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面临漂泊不定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意义。
总之,《少年游·润州作》以其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式成为苏轼众多词作中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