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抹西涂是什么意思】“东抹西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不认真、马虎大意,或者指文章、绘画等作品粗糙、不精细。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在某个地方随意涂抹,又在另一个地方随意修补,没有章法和条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东抹西涂 | 原指在东边抹一下,在西边涂一下,比喻做事不专心、不细致,或形容作品粗糙、不完整。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落星寺》:“东抹西涂,千山万壑。”后来引申为做事马虎、不认真。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认真,或形容作品粗糙、不精致。也可用于自嘲。 |
示例 | 他写的文章东抹西涂,根本看不出逻辑。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粗制滥造 |
反义词 | 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场合 | 批评同事或下属工作态度不端正。 |
学习环境 | 指学生做作业马虎,缺乏认真态度。 |
艺术创作 | 描述作品不够精细,缺乏打磨。 |
五、总结
“东抹西涂”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马虎大意,或作品粗糙不精致。它源于古代文人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中。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时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