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氨气3种方法】在化学实验中,氨气(NH₃)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用于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反应原理和原料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方式。以下是详细的总结与对比。
一、实验方法总结
1.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这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属于固体之间的反应。通过加热使两种固体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2. 浓氨水与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共热
该方法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在碱性条件下促进氨气的释放。适用于需要少量氨气的实验。
3. 尿素与强碱共热
尿素在高温下与强碱反应,分解产生氨气。此方法较为少见,但可用于特定实验条件。
二、三种方法对比表格
| 方法 | 反应原理 | 原料 | 反应条件 | 优点 | 缺点 |
|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 | 2NH₄Cl + Ca(OH)₂ → CaCl₂ + 2NH₃↑ + 2H₂O | NH₄Cl、Ca(OH)₂ | 需加热 | 操作简单、成本低 | 产物中有水分,需干燥 |
| 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共热 | NH₃·H₂O + NaOH → NaOH + NH₃↑ + H₂O | 浓氨水、NaOH(或CaO) | 需加热 | 氨气纯度高、操作方便 | 需使用浓氨水,易挥发 |
| 尿素与强碱共热 | (NH₂)₂CO + 2NaOH → Na₂CO₃ + 2NH₃↑ | 尿素、NaOH | 高温 | 不依赖氨水,适合特殊需求 | 反应温度高、设备要求高 |
三、注意事项
- 在进行任何制氨实验时,都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避免吸入过量氨气。
- 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防止环境污染。
- 若使用加热装置,需注意防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以上是实验室制氨气的三种常见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比,可根据实际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