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译文】《煮豆燃豆萁》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为:
> 煮豆燃豆萁,
> 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通过“煮豆”与“燃萁”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相残的痛心与无奈,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紧张关系。
一、诗歌
该诗以日常生活中的“煮豆”现象为引子,借“豆”与“萁”之间的关系,暗喻兄弟之间本应相亲相爱,却因权力争斗而互相伤害。诗中“同根生”点明了两人同属一个家族,“相煎何太急”则表达了对这种残酷行为的质问与悲愤。
二、译文与解析
原句 | 译文 | 解析 |
煮豆燃豆萁 | 煮豆子时点燃了豆茎 | 用豆茎作为燃料来煮豆子,象征着用亲人来牺牲自己 |
漉豉以为汁 | 把豆子煮成豆汁 | 表示将豆子熬制成汤汁,暗示被利用或消耗 |
萁在釜下燃 | 豆茎在锅下燃烧 | 描述豆茎被烧毁的过程,象征兄弟被压迫 |
豆在釜中泣 | 豆子在锅中哭泣 | 豆子在痛苦中挣扎,比喻自己受迫害的处境 |
本是同根生 | 我们本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 | 强调兄弟同源,感情深厚 |
相煎何太急 | 为什么还要互相逼迫得这么急? | 表达对兄弟相残的不解与哀伤 |
三、创作背景与意义
曹植是曹操之子,才华横溢,但因兄弟间的权力斗争而屡遭排挤。此诗据传是他面对兄长曹丕(魏文帝)的压制时所作,借“豆与萁”的关系抒发内心的不满与悲愤。其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结语
《煮豆燃豆萁》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不仅是一首描写家庭矛盾的诗,更是一篇表达对亲情、友情和人性关怀的佳作。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应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些冷漠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