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这个典故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有才学、有见识的将领的故事。这句话用来形容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或变化后,应重新认识和评价他。
典故原文(节选):
> “孤谓大弟(指吕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段话的意思是:孙权劝吕蒙要多读书,吕蒙开始学习,后来鲁肃经过寻阳时与他讨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吴下的阿蒙了!”于是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说法。
典故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主要人物 | 孙权、吕蒙、鲁肃 |
故事背景 | 吕蒙原为武将,不喜读书,后经孙权劝说开始学习 |
核心思想 | 人经过努力会有显著进步,不应以旧眼光看待他人 |
成语含义 | 比喻人的进步很快,应重新认识 |
现代应用 | 用于鼓励他人进步,也用于提醒自己不要固守旧观念 |
延伸意义: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肯定,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提醒。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无论是在职场、学业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及时更新对他人的看法,同时也不断自我提升,避免被时代淘汰。
结语:
这则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学习的重视,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实现蜕变。正如吕蒙一样,曾经的“吴下阿蒙”也能成为令人敬佩的智将。让我们时刻铭记:改变,从现在开始。